重生:回到1991年當首富

二八大杠

都市生活

從床上掙紮著坐起來,陳江海感覺自己的頭要炸了。
“這……這裏是?”
看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四百零七章 這更像是實踐的總結

重生:回到1991年當首富 by 二八大杠

2023-10-25 22:17

  這要是放在以前,陳江海當著這麽多企業家說這樣的話,很多人肯定會嗤之以鼻。
  要真是這樣的話,為什麽國內銷量榜前列的那些,永遠是那些沒有什麽技術的企業?
  可是自從長宏跌入神壇後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。
  華夏的民族企業,是不是走錯路了?
  倪星宇和柳明智關於技工貿和貿工技路線的爭論,到底誰對誰錯?
  尤其是秋海憑著技術成功地踏入世界五百強,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沈思。
  壹個企業,到底是以利潤為主還是以技術為主?
  底下的人還在思考當中,臺上的陳江海豎起三個手指,繼續自己的發言。
  “對於華夏的民族企業,我有三點期望。”
  “第壹點就是,我希望未來的五年之內,國內的民族企業能夠擺脫現狀,擁有屬於自己的技術專利和產品,不再受制於外資企業。”
  “更重要的是,他們能夠拿出壹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之中,鞏固來之不易的成績。”
  “第二點,我希望我們的民族企業能夠走出去。不要把眼光局限於國內,海外市場才是我們的目標。”
  “至於第三點的話,我希望國內有越來越多的民族企業,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這個名單。”
  “我們要讓全世界都看到屬於我們華夏的品牌,為華夏經濟扛起壹面大旗!”
  陳江海的這壹番話鏗鏘有力,讓在場的企業家都激動了起來。
  剛才陳江海的那壹番話,為不少人指明了前進的道路。
  路是很難走,但終究是要走的。
  很多人已經在想,華夏企業的崛起之路,也許就是從今天開始的。
  臺下的掌聲十分的熱烈,久久不能平息。
  此時的陳江海也有點激動,他等這壹天實在等太久了。
  從秋海壹路發展到今天,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壹件事。
  那就是華夏的民族企業,何時能夠真正崛起?
  今天在這裏,陳江海發出了自己的聲音。
  希望臺下的這些企業家們,都能把這些話給聽進去。
  寧瑞峰用力拍著雙手,此刻心情格外跌宕。
  關於長宏的未來,他當然有自己壹番深思熟慮的想法。
  可是這些想法,總讓寧瑞峰覺得少了點什麽。
  聽完這番話後,他頓時茅塞頓開。
  是啊,壹個企業想要做大做強,絕對離不開屬於自己的技術!
  技術才是第壹生產力,這句話不是說壹說而已。
  長宏之前的失敗,已經給寧瑞峰敲響了警鐘。
  寧瑞峰痛定思痛,壹直都在思索,長宏接下來要走什麽樣的路。
  殊不知,路就在他的眼前,他根本就沒有註意到。
  秋海這麽成功,完全按照秋海的模式來不就好了?
  研發,經營,銷售……
  抄作業這還不會嗎?
  壹想到這裏,寧瑞峰就下意識地拽緊了拳頭,感覺渾身熱血澎湃。
  他巴不得現在就回長宏去,把心裏關於長宏未來發展方向,全部寫下來。
  路找好了,資金也到位了,長宏要崛起了!
  與此同時,同樣激動的還有倪星宇。
  他沒想到陳江海今天會說這麽壹番話。
  陳江海的觀點,跟倪星宇的技工貿是相同的。
  而且陳江海要說的更接地氣,更容易讓人理解。
  因為這更像是實踐的總結。
  而秋海則身體力行的踐行了這種理念,也確實取得了耀眼的成就,本身就極具說服力。
  當然,能在這麽多民族企業家面前,說這麽壹個觀點,是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底氣的。
  在多年以前,倪星宇就跟很多人說過這麽壹個觀點。
  那時候的企業家,對這個觀點根本都不認同。
  甚至有不少的人還嗤之以鼻。
  主要原因還是國內的經濟環境造成的。
  要是在研發上投入太多資金的話,很多企業都活不到產品研發出來的那天。
  正是有太多例子的存在,才會讓這麽多企業不支持這麽壹個觀點。
  此消彼長,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柳明智貿工技的觀點。
  在他們看來,壹個企業連生存都做不到,就不要談什麽研發了。
  倒不能說這些人錯了,只能說不同的環境下要采用不同的策略。
  現如今華夏正值改革開放期間,國家對於企業有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。
  這種情況下,民族企業完全可以開始轉型了。
  經過前面壹段時間的資本積累,相信這些企業都有了壹定的資金。
  他們如果還想繼續發展壯大,而不是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話,那就必須拿出資金放在研發上面,修煉內功才成。
  不然的話,隨著市場的發展,隨著其他企業的進步,隨著國外企業的入場,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。
  商場如戰場。
  壹個企業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技術和產品,那它的戰鬥力可想而知,最後肯定會被市場所淘汰的。
  這壹點,到了二零二零年尤為明顯。
  現如今,全國上下大概有上萬家的家電企業。
  可是到了二零二零年,真正能叫出名字,還讓消費者認同的,恐怕也就十家不到。
  這麽恐怖的淘汰率,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,絕對是壹個很恐怖的數據。
  壹旦前期的決策錯誤,那到了後期基本沒有挽回的余地。
  長宏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。
  之前它走的就是技工貿的道路。
  並且它在這條路上,是壹條路走到黑。
  最後的結果是什麽呢?
  整個企業被市場瞬間淘汰,沒有任何緩沖的余地。
  現如今的華夏企業家,尤其是民營企業家,大多是草莽出身。
  這些人當中大部分,都是小學,初中文化畢業。
  要能從裏面找出壹個本科學歷的,真可謂是屈指可數。
  在他們看來,只要能夠賺錢就是好企業。
  殊不知,賺錢只是壹個企業最基本的東西。
  然後左右企業發展的,永遠是他內在的東西,比如說產品和技術。
  缺少這些東西,壹個企業被市場淘汰只是早晚的問題。
  只能說,知識文化水平局限了這些人的認知能力。
  他們普遍認為,華夏可能未來幾十年都會是這個樣子,發展速度不會太快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