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三章 大建設(壹)
1635漢風再起 by 重慶老Q
2023-12-17 11:14
潘其風是此次從大明而來的新移民,淮安人士,年三十有二,少時曾苦學經史,立誌科舉。但經年不第,家道逐漸中落。年前,張獻忠攻破鳳陽,朝廷大震。附近各部人馬在兵部嚴令之下,紛紛趕往進剿。
然而,兵過如梳,賊過如籬。鳳陽周邊,淮北諸府縣均遭兵禍。潘其風帶著家人準備從淮安逃難至揚州,壹路顛沛流離,妻兒先後離散,不知生死。
最後,隨著壹股流民行至海安時,遇到船東招攬移民至南洋屯墾。餓得奄奄壹息的潘其風為了壹口吃的,壹咬牙便跟著流民上了船。
結果,到了巴達維亞,船東又將他們三百余人賣與他人。坐船漂了二十余天,來到了建業城。
可問題是,這裏也能稱為城?到處都是莽莽林海,就海邊這壹小塊地方,而且還像是個大工地,裏面的居所也是木屋。這怕不是某個從大明流亡至此的武裝勢力的海外基地吧。
今天壹大早,正在吃早飯的時候,來了壹群十七八歲的少年,向他們從大明而來的移民宣布,壹會,每個人都要登記各自所會並擅長做的活計。
潘其風知道,他們是想從移民裏面挑選有用的工匠或手藝人。那麽自己讀過書,進過學,算什麽類別呢?
“姓名,籍貫,會做什麽?”丁傳根腦袋都不擡壹下,手握著筆準備記錄登記的移民信息。
“潘其風,淮安人士,嗯……,讀過書,會算賬……,其他,……倒也能耕種。”排了不到壹柱香的功夫,就輪到了潘其風,他猶豫了壹下,輕輕地說道。
“嗯?”丁傳根擡起頭看著潘其風,消瘦的面龐(來的移民幾乎都是這般模樣),頜下寥寥幾根胡須,面色從容,但神色稍顯頹然。
“妳讀過多久的書?”丁傳根問道。此時,整個營地裏,似乎只有齊天讀過書,而且學識頗雜,什麽都懂,幾乎可以解答他們壹眾少年所有的問題,壹直都是他們讀書認字的老師兼個人偶像。
現在,從這些移民裏居然有壹個讀過書的,丁傳根立馬就崇敬起來。
“少時自五歲啟蒙,壹直二十有余,但未能中第,倉皇至如今。”潘其風說著,居然有些難過。
“狗子,狗子!妳快過來!”丁傳根聽到潘其風說他讀書已經超過十五年了,這都快趕上齊天的年齡了。那他豈不是更有本事,因此,便大叫旁邊正在登記的狗子。
“叫什麽叫!”狗子不滿地咕囔著,“俺有大號了。俺四叔給俺起了個大號,齊遠山。”說著,走了過來。
“行行行!……齊遠山!這個人說他讀了十五年的書!”丁傳根指著潘其風對狗子說道。
“是嗎?”齊遠山認真地看了看潘其風,“那妳跟俺來。”說完,便領著潘其風朝齊天居住的木屋走去。既然是讀書人,那麽四叔壹定很稀罕吧。
潘其風跟在那個短頭發少年身後,穿過繁忙的營地中心,朝壹片整齊劃壹的木屋區走去。在路上,他看到了很多與他壹起來到此處的大明移民,被分成壹個壹個小組,由那些老移民帶領著,或挖坑,或擡運木頭,或制作磚坯。整個營地,就像壹個巨大的蟻穴壹般,所有人都分布在不同巢穴,辛勤勞動著。
齊天正坐在壹間小木屋裏,編制建築構造的操作規範。他決定先成立壹支專業的建築隊,從房屋設計,到地基(或基坑)開挖,構造施工,最後甚至還有簡單裝飾裝修。所有的環節,他都會讓操作工人按照規範要領施工。
他不敢期望這個施工隊能像後世壹樣做到三天壹層樓,二十天不到完成壹棟大廈。最起碼,壹排五百平米左右的民居應該可以在三天之內完工吧。
“潘其風,是吧?”齊天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大明真正的讀書人,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般迂腐模樣,反而有壹種歷盡滄桑的憂郁狀。
“回小頭領,在下潘其風。”
嗯,沒有那種普通小民的畏縮納言,顯得不卑不亢。
“妳覺得大明以後會怎樣?”齊天突然問出了壹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。
“大明……要亡了!”潘其風搖搖頭,嘆息著說道。
咦,人才呀!老子來自後世,知道大明沒幾年活頭了,妳壹個大明土著居然也知道即將改朝換代!
“誰將取而代之呢?”齊天又繼續問。
“……大漢劉邦之類的人物吧!”
齊天點點頭,不是認可。這個時代,所有人,都不會相信,後金最後會入住中原,席卷天下。畢竟,此時大明境內的流民勢力,高迎祥,張獻忠等風起雲湧,雖然被官軍壹次又壹次摁在地上摩擦。但他們始終剿而不滅,擊而不死,沒多久又死灰復燃,禍亂各地。
“那妳覺得我們在此處,最首要的工作是什麽?”齊天問道。
“自給自足,維持自保吧。”潘其風說道。通過與老移民交談,得知他們在此落腳,也不過兩個多月,還稱不上站穩腳跟。
“嗯,不錯!”齊天很滿意,讀過書,不迂腐,知時政,懂民生,以後肯定是個管理地方的好幫手。
“遠山,妳帶潘先生去農業那邊,找幾個人幫他。以後,農業生產這壹塊慢慢地讓他負責。”齊天轉頭對齊遠山(狗子)說道。
既然多來了近三百移民,以前開出的兩千多畝地,肯定不夠用了。他打算利用冬閑時間,壹口氣再開六千到八千畝地。待春季(八月左右),全部種上莊稼,小麥,玉米,高粱,土豆,紅薯,大豆等。
第壹年的收成肯定會很慘淡,但不要緊,就當開荒養地了,順便測試壹下附近田地都適合種植什麽作物,為第二年再次播種奠定基礎。現在人還少,可以拿銀子到巴達維亞買糧食養活大家。以後人多了,就必須要實現糧食的自給。
而且,依照建業城這個緯度,齊天估計田地裏作物可以壹年兩季,或者兩年三季。待地力逐漸被激活,再施以人工不斷堆肥孕育,應該可以在地裏打出足夠的糧食,來應對慢慢增加的人口。
“虎子,妳跑壹下黑山谷土著部落。讓他們每天只需要派出六七十人背碳就夠了。至於多出來的人,讓他們修壹條路到我們這裏,出的人工,我們管壹日兩餐。”齊天找到牛虎,如是說道。
既然有了馬,還有騾子,如果不使用馬車,那就太浪費人力了。考慮到黑山谷煤礦那裏距離建業城有十三四公裏,修條路還是比較吃力的。
但只是修壹條土路,應該不難吧。沿途只有壹片樹林,其余地方都是草甸,荒野。把樹砍了,小土包挖了,繞開溪水和山谷,弄壹條簡易土路而已。等以後生產擴大了,有了海量的水泥,再施以硬化就是了。
安排完有關修路的事後,齊天又帶著從巴達維亞“借”來的造紙工匠去營地外圍選址。他打算待另壹座大磚窯完工後,第壹時間就建個造紙工坊。
不期望能造出潔白的書寫紙張,更不奢望造出高檔的宣紙,最起碼要造出稍微柔軟的面紙吧。尼瑪,來到這個世界三個多月,就從沒用紙擦過屁股。草根,木棍,石子……,那感覺,怎麽就有些羞恥呢!不行,必須要找回曾經作為壹個現代人的優越感,要活成壹個有質量的人!